博客年龄:17年0个月
访问:?
文章:8篇

个人描述

姓名:中原一点红
职业: 电子
年龄:28
位置:中国 广东 中山
个性介绍:
知人易,知己难;我也不了解我自己

爱情诠释

2008-01-04 17:40 阅读(?)评论(0)
 

无题

   今日闲来无事,看电视也觉无聊,忽然间心血来潮想写点东西来充实自己。但记忆中好像从高中毕业后就没有写过超过一千字的文章,大学中的论文,报告之类一向是抄袭、下载.提起笔还真不知找什么主题,写些什么,也只能随心所想,囊空辄止了。

前段时间上网聊天,碰到一个好久没有联系的大学同学。在大学时关系还不错,但毕业后由于彼此为生计所累而疏于联系。大学毕业仅仅三年但彼此都成熟了好多,但也沧桑了好多。跟他视频聊天虽然容貌上都没怎么显老,他甚至说我比以前帅了一些,但言语间却掩盖不了彼此衰老的心态以及少许的无奈。他提出要进行语音聊天但我以耳迈不好使而拒绝。当时我总觉得在那种氛围下用文字来表达一些东西更胜于用语言来表达。其实后来想一想才明白自己只不过害怕通过彼此沉重的语气来透射出彼此衰老的心态。

   我们聊了很多,聊彼此的近况,聊彼此了解的大学同学的近况。对未来我们谈的很少,对于过去我们只字不提,尽管大学时代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回忆。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如朝阳,老年如暮日;少年爱展望未来,老年爱追惜过去”可见我们心态还算不上衰老,只不过有点疲惫而已。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种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情澎湃的岁月已经过去了。想一想也难怪,弱冠时代已过大半迫近而立之年不成熟一些怎么可能。就像我那同学所言:毕业后这三年或多或少经历了一些事情。有人说“经历是一种财富”我看未必就像石玉柱所言:如果你能从经历中收获一些东西,那它就是一种财富,如果对于经历只是默默地承受,与其说是一种财富更不如说是一种磨难。但不管怎样,不管经历了什么,也不管是否能从中得到一些东西都会让你成熟起来的。就像水果一样,沐浴了春风、遭受了夏雨、披上了秋霜慢慢地它就会成熟的。

     我那同学在大学期间在石家庄找了一个本地的女孩,但没什么学历。当时在我们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他那时候血气方刚,不管同学们的诽议甚至也不顾家人的反对。当我提起他女朋友的时候他很不耐烦的拒绝谈这一块。由于他也是河北人毕业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石家庄,他很羡慕我们这些毕业后出来闯一闯的大学同学慨叹自己没有机会再出去了。其实毕业后不出去闯一闯本也无可厚非但人总应该理性地、现实地考虑一些东西。

   人本来就是一个理性和感性的矛盾体。我们经常说做人要感性,做事要理性,我们在做人做事过程中一直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权衡着,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多一些感性,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多一些理性。对于爱情而言是一个永恒地话题也是一个很感性的话题。自然应该感性的东西多一些,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开一切理性的 物质性的东西单纯地追求一种柏拉图式地精神之恋,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同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爱情观,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探讨着这个话题,研究着这个话题。在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甚至在近代出现的电视、电影中庸俗的还是高雅的,都不可或缺地有一条主线——那就是爱情主线。人们总是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诠释爱情的真谛,但都莫衷一是,但正因此使得它更具有神秘性、研究性和观赏性。

    就我而言,我喜欢金庸金大侠在他的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爱情。虽然他的小说只不过是一种通俗的武侠小说,虽然我们不能把它跟文学巨著《红楼梦》相媲美,因为他们不属于同一个范畴,所吸引的读者也不是一个群体。但我们决不能轻视金大侠武侠小说的影响力。人们不是常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可见其影响力有多大。金庸的 小说之所以受华人欢迎,就是因为他的小说有丰富、连贯、细腻的故事情节,而且它故事的大背景又没有脱离中国的历史背景甚至他的几部小说之间极具连贯性如射雕三部曲;而同时金庸又借助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描述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而不显得单一、落入俗套。就这一点来说就胜过琼瑶。他的小说既有郭靖和黄蓉那样充满烂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又有象杨过与小龙女那样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既有由爱及恨的李莫愁与陆展元;又有直教人生死相许的乔峰和阿紫;既有风流一世的段正淳;又有荒诞不经的韦小宝。尽管对于爱情金大侠也不能断言其真谛,但他通过他的小说也在一直探索着。他通过描述各种各样的爱情让人们去品味、去思考,至少让人们多一些角度、拓宽一些视角;或者在众多的爱情故事中找到一份比较贴近自己、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

  在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中他也对爱情提出了质疑,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他也在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象在自己小说中描述的杨过与小龙女那样至情至性的爱情故事?他也在猜想:也许男女之间的爱情无非就是互相向对方索取来满足自己,不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也就是说恋爱中的男女双方也是互相利用的最终摆脱不了人类自私的本性。这在他的小说《鹿鼎记》里 已经有所体现:韦小宝对他七个老婆的爱情哪个属于真正的爱情,这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就建平公主而言也就是韦小宝能满足她虐待心理的需要。虽然我们有时候觉得这种观点有点荒唐、多少有点不可思议。但仔细想想也是不无道理的。记得一位哲人说过“爱情不仅仅是两颗心灵的结合,它要附加许多其他的东西;或者更确切的说爱情本来就是许多其它东西的结合,再附加两颗心”虽然多少有些偏激,但也值得我们去反思。

    我个人认为可以用一种比较折中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即我们经常所说的儒家的“中庸”之道,我们应先将爱情分为比较理性的和比较感性的爱情。

    所谓比较理性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爱情它的代表就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型。两个小孩从小在一块玩泥巴、过家家,稍微长大一些就一块去上小学、中学,甚至一块读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城市工作。由于彼此都很了解又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实现这种从友情到爱情的过渡是很容易的。但有些人对爱情的期望值很高总觉得爱情就应该轰轰烈烈、跌宕起伏才对,象这样的爱情过于平淡、过于乏味。其实他所期望的爱情就是我所谓的后一种爱情,比较感性的甚至是纯感性的爱情。琼瑶的小说大多属于这样的爱情。就像杨过与小龙女那样至情至性,对于他们而言世界好像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世界,周围的一切都跟他们毫不相干,他们根本不考虑一些物质的现实的一些东西。当你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眼里全是你;当你不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心里全是你。也有人这样描述这样的爱情:爱一个人但不知为什么会爱他、爱他哪一点,也就是说爱一个人既要爱他的优点又要爱他的缺点;在别人看来这是他的缺点但在你看来他正因为有了这些缺点而显得更加可爱而不是缺点,简单地说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在你没有找到真正的爱情之前,你对你的爱情、对你的另一半有这样地定义、那样的要求。当某一天一个异性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所有的爱情观都被你否定了,所有的要求都被你取消了,但你却不自然的被他所吸引、为他而痴迷,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我不否定它的存在但象这样的爱情也太少了,尤其在这个人人自卫互不信任的社会里,而且也太不可靠了,虽然它是大多数人所期望的那种。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的爱情大多数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而是两者的折中。就像我前面所言,爱情是比较感性的话题感性的东西要多一些,但我们也必须有一定的理性的成分,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的爱情应该是这样的:我们跟一个异性第一次见面彼此的第一印象分都在60分以上而你们又有一定的机会进一步的接触,进一步的了解,这就是所谓的缘分,而通过长时间的交往认可达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最终走在一起。虽然还是略显地俗了一些,但却真实了很多。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忽然间好像醍醐灌顶、大彻大悟、茅塞顿开;又好像稀里糊涂、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也难怪:历代多少文人墨客都想道出其真谛但却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何况自己一介小书生,再者也许爱情本来就是一个感性的话题,如果用这种理性的方式来分析,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角度本来就是错误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也许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吧”权且到此吧。

 

 

 

 

 

 

 

 

 

                                                                                                  雨田

 

 

                                                  2007年12月2日  书于槎桥宿舍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该日志被锁定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